2012年4月11日 星期三

至少有一人是髒臉

奧曼(Robert J.Aumann2005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)以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什麼是共同知識?假設有三位幼稚園的小學生上塗鴉課時都把臉都弄髒了,他們三人圍坐在老師身旁,老師一個一個的問每一位小學生:自己的臉是否弄髒?猜對有獎勵,猜錯會被處罰。教室內沒有鏡子,也不允許他們彼此交談,剛開始這三位小學生都不敢猜,因為每位小學生只能看到另外二位的臉,但是無法看到自己的臉是否弄髒?現在老師加問了一句話:「你們中間至少有一位的臉是髒的。」這句話使三位小學生產生相同的知識。因為這句話說出來,讓每位都知道「三人中間至少有一人的臉是髒的。」有了這句話後,他們就可以互相推論彼此間的決定。老師重新開始以上面兩句依序的去問三位小學生,第一位和第二位被問到的小學生雖然還是不敢猜,但是第三位小學生就很確定的答出自己的臉是髒的。為什麼第三位小學生這麼聰明,可以按照第一和第二位小學生的答案,來推論出自己的臉有沒有髒?我們來看以下分析:
因為教室沒有鏡子,三位小學生都不知道:「所有人的臉都是髒的」。當老師問第一位時,他看到另外二位的小朋友是髒臉,他心裏會想:如果另外二位的臉是乾淨的,我就可以根據老師第二句話(三人中間至少有一人的臉是髒的)猜自己是髒臉;可惜另外二位小學生的臉是髒的,所以自己有可能是乾淨的,所以第一位小學生怕猜錯被罰而不敢猜。接著老師問第二位小學生,第二位心想:第一人不敢猜應該是因為看到:在他之外至少有一張髒臉,所以我和第三位同學中至少有一張髒臉;如果第三位同學臉是乾淨的我就能猜了,可是我看到第三位同學的臉是髒的,所以我也難以判斷我的臉是髒還是乾淨的,還是不要猜。老師最後問第三位,他想:從第一位的不猜,第二位同學應能推理出第二位和第三位中至少有一張髒臉,如果他觀察到我的臉是乾淨的,那第二位同學已經可以猜自己臉是髒的;可是看到他不敢猜,可見他觀察到我的臉是髒的。所以,我敢猜我的臉是髒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